首页 > 县区人大 > 正文

江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书写美丽乡村万千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5 21:32:13 作者:张艳云 雷志刚 杨雷 编辑:张斌 阅读更多

(通讯员 张艳云 雷志刚 杨雷)“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标题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20多年来,“千万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我们要从“千万工程”这本“活字典”“活教材”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奋进力量,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爬千山涉万水,用千回万转厘清三农工作千头万绪

近年来,江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等不靠,自我加压,苦干实干加油干,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过渡期共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151支,工作队员466人。63个脱贫村、32个重点帮扶村、6个5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20个卫星村、29个示范创建村及1个红色美丽村已实行驻村帮扶全覆盖,保持驻村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江华深入开展“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通过“走找想促”调研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673个,帮助群众发展小养殖、小菜园、小果园、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230余家,帮助2120名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化解矛盾纠纷531起。建立“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工作机制,以屋场院或自然村为单元,每个村拨付专项整治经费,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以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为重点,打造了沱江镇山寨村、白芒营镇拨干村等一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去年以来,拆除空心房、违搭乱建等2000余间;改造卫生厕所148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8%,改造农村巷道950公里、200.5万平方米;基本做到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各村面貌井然有序。

图片2.png

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移民移出幸福美好生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万千新篇,就是要聚焦基层治理“难点”、民生改善“痛点”、政策落实“堵点”,寻最难啃的“硬骨头”,求最难解的“方程式”,攻最难破的“防火墙”,将物理变化转变为化学反应,进而扎实规范村务运行,推动化解各类矛盾,让“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在乡村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走千家入万户,用千思万虑听懂人民群众千言万语

江华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增收2330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达303个,占比95%,最多的村达80万余元。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5.64万人,较2020年底新增0.34万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向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5500万元。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73人次。探索推行“1+N”留守儿童集中照看模式,在7个村建成“示范儿童之家”。把就业和产业帮扶作为后扶重点,12个集中安置区共引进帮扶车间82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安置658个搬迁对象就近就业。2406户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通过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民主议事月例会”制度,全县312个行政村共议事1092项,完成事项1045项,为群众办实事93件,化解矛盾纠纷213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66起,推进项目建设98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危房73户。整合资金272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质项目一批,农村供水抗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图片3.png

江华瑶族自治县集中安置区帮扶车间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增收站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难、所愿所盼作为“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善于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实现“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转变。

攀千岩越万壑,用千辛万苦绘就农业产业千红万紫

江华按照“规模企业进园区、帮扶车间到乡村”的思路,在县高新产业园区引进规模企业121家,乡镇、村通过利用闲置资产,兴办帮扶车间486家,其中省示范性帮扶车间18家,共吸纳1.3万个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脱贫人口0.4万人,占比28%),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帮扶车间、省级示范性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均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共流转土地30多万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25个,发展优质稻10万亩、茶叶6.6万亩、水果16.2万亩、蔬菜17.1万亩、食用菌年产8000万袋、油茶37.3万亩、烤烟5万亩、生猪年出栏58万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发展家庭农场266家、专业合作社212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410余家。帮助群众发展小养殖、小菜园、小果园、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230余家,带动212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业增收。

图片4.png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草皇村美丽乡村建设风景如画

“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凯歌而行。”我们要学好、用活“千万工程”这本生动教材,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不辞千辛万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新时代的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用不忘初心、赓续奋斗书写美丽乡村更加壮美辉煌的万千新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