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表之窗 > 正文

唐江红:不负遇见 筑梦前行——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2-28 16:34:07 作者:张艳云 雷志刚 编辑:雷少雄 阅读更多

(通讯员 张艳云 雷志刚)70年,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仅是一刹那。于我,却经历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最辉煌最伟大的十多年时光。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把最宝贵的人生、最精干的力量奉献给了人大事业。而今,阅尽千帆,步履不停,不负遇见,年华老去心仍依旧。

2012年10月,带着组织的信任,我从县财政局预算股长岗位当选为沱江镇人大代表,正式成为了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没有想到的是,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一干就是12个年头。2016年10月,感谢组织的培养提携,我被推荐并当选为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实现连任。弹指一挥间,匆匆又8年。

岁月如歌、情怀依旧,星空无垠、梦想更远,像鸟儿执着地爱着天空,像鱼儿真诚地恋着海洋。整整12年,我坚守在人大这方根深叶茂的广袤天地,执着于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线,以心血耕耘,用汗水浇灌。岁月把那个青涩稚嫩、懵懂无知的黄毛小丫头熬成了成熟从容、优雅知性的老人大,在人大制度发展中留下了我奋斗实干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50228161423.png

唐江红(左一)在企业开展调研

打开记忆的闸门,多少风景在路上,多少情感动心弦,仿佛一泓泉水涤尽凡尘,让人变得高尚而纯粹。

2019年7月1日施行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条例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多次审议,逐步丰富内容,精练条款,将全县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改革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内容。条例的施行积极地推进了江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条例实施以来,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实行五级河长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县城“禁燃令”,从源头管控和消除了空气、噪音“污染源”;县城“集中治丧令”,改变了人民群众当街搭棚办丧事的习俗,从而净化了生态环境,树立了文明新风;江华境内天然水域全面“禁渔令”,为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让江华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民更幸福。

《江华瑶族自治县野外用火管理条例》的制定,通过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理念,用严格的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不良行为。特别是在清明节、中元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民族祭祀活动中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摒弃燃放烟花爆竹,燃烧纸钱、蜡烛和贡香等引发森林火灾危险的有害无益的祭祀行为,把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江华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修订,紧扣我县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以修订自治条例引导推动和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两个重点,一个是力求在法制的框架下助推江华瑶医药事业的发展。现有的瑶医少且大多属于民间医生,没有受过现代医学培训,很难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瑶医药材也由于人工种植较少,野生药用资源逐渐枯竭。如何将瑶医药事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在法治框架下推广好、传承好、发展好,已然成为了县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头戏。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我们成立了瑶医药研究所,建设了瑶医药交易市场、瑶族医院和药材种植基地。另一个是盘王节放假两天,为办好盘王节,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全县人民的衷心拥戴。

特别感慨的是,2024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将外治技术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权下放至自治县考核发证,开创了湖南省民族自治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条例的通过,必将进一步推动江华瑶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瑶医药产业的加速提质。

这些条例的制订和修订,让我对人大立法有了新的认识,更因为征求意见、参与修订而倍感与有荣焉,也让我第一次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了深切理解。人大立法,就是要立管用有效的法,按照“立得住、行得通、用得好”的要求,充分发挥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发展的作用。要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释放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依法促进自治县繁荣发展。

我1978年出生,属马,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追索、回味,其实我就是那驮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把吃苦当作修炼,把付出看作收获。在担任市、镇人大代表期间,我的工作得到了市、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代表、同志们的认可,获得过履职优秀市人大代表、记三等功等多项荣誉,并连续15年受县委政府嘉奖。面对荣誉,我惟有用加倍的努力,方不辜负这份信任。我深知人大制度的内涵博大精深,有许多东西要学、许多内容要去实践。12年来我在人大代表岗位上努力学习,深入实践,提出了23件建议,均得到了有效办理,把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办成了“民生大事”,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10余年来,我们累计向符合贴息条件的近百家民贸民品企业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这种以商业性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贴息资金双重扶持的方式,极大地缓解民贸民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原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主任撰写的《唐江红:一心为民企纾困解难》一文被《人民之友》杂志采用,刊登在2020年第9期,并被评选为“2020年度佳作”。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根在教育,在于人才智力支撑,所以履职过程中我最关注的是教育。

为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我多方调研考察、奔走呼吁,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让梦想之花在冯河之滨尽情绽放的建议》《关于补齐短板,推动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建议》《关于继续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关于抓好职业教育,把“产、学、研”贯彻职业教育的始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育输送各类实用人才的建议》等一批事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让民族教育之花绚丽绽放》一文于2021年6月19日再一次被《人民之友》采用。

2022年4月8日,《引金融活水 润瑶都沃土》一文刊登在湖南日报新媒体上,同日被省财政厅网站转载。为推动财政金融部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我带领农业信贷担保中心率先扛起大旗,迈出支农助农铿锵步伐。截至2024年底,实现在保户数113户,余额9076万元。“财政+金融”这种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江华信贷助农、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思路,探索了新路径,找准了新药方。农担发挥的“乘数效应”是江华农担谋农业发展、引金融下乡、促农民增收交上的满意答卷。

“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少流动;健康码、常备好;场所码、重责任;测核酸、一米线;讲规矩、拎得清;有情况、主动报;大数据、别侥幸……”疫情期间,这首由我编撰的《祥龙城市花园防疫歌》在小区业主群内广为传唱。三年防疫,我和其他人大代表一道,齐心抗疫,同心筑梦,勠力同心助复工,精准施策拔穷根,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作用。

从参加沱江镇人代会到县人大常委会,再到市人代会,从贯彻落实江华召开的县委人大工作会议,再到中央省市的人大工作会议,层层递进,不断升华,无不彰显出人大制度政治新高度。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领办代表建议到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到代表工作室接待选民,从在乡镇村组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到建设连接广东广西毗邻县的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首创,担当作为,无不彰显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作为一名早已把人大情结融入血液的人大代表,当不负时代的壮阔与精彩,以推动人大制度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为己任,知责于心、履职于行,踔厉奋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一部百年党史就是开天辟地、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人大制度是党的伟大创造,70年来,为什么这项制度能如此枝繁叶茂?我从江华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全体人大代表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们将初心融入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卓有成效的履职展示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精神风采,使人大制度愈发展现出旺盛生命力。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荡回响,催人奋进。

此生有幸进入人大这个大家庭,成为人大代表,我是人大制度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耕耘者,有幸投身这一重要“中国之治”的火热实践,充分见证了人大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那一帧帧民主法治建设的亮丽风景中,我为其中有我胼手挥汗、孜孜不倦的拼搏身影而倍感自豪与骄傲。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的时代桥头,我激情澎湃、豪情满怀,我当继往开来、火尽薪传,讲好人大故事、传递人大声音、展现代表风采。唯此,才足以致敬人大岁月、青春岁月、生命岁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