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人大 > 正文

分级而治聚力“三为”——整体提升江华教育质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23 16:30:09 作者:吴淑红 毛卫理 编辑:张斌 阅读更多

(通讯员 吴淑红 毛卫理)在今年2月召开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办人民满意教育”得到代表们的关注,江华县人大常委会把审议《江华县关于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列入了2024年工作要点。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边陲,全县人口56万人,其中瑶族人口35万,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在神州瑶都这片神奇土地上,一直以来,各届县委、县政府极其重视教育,把教育视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严格落实各项助教支教政策,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创造了民族地区教育的辉煌。但是,由于地域相对偏僻,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该县教育质量与兄弟县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宗旨意识,强调教育必须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背景下,江华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整体提升江华县域教育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是摆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一个严峻课题。基于此,笔者经过调研谈谈自己一些思考。

整体提升县域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涉及教育的各个部门共同发力,协调推进。笔者认为。应该秉持“分级而治,分类实施”原则来打造这一系统工程,尤其是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要厘清职责。既要各司其职,靶向发力,又要相互配合,多点施策,形成提升县域教育质量的“立体攻势”。

一、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做好调研,摸清短板。由县委牵头、组织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全县教育质量状况做好调研,查找出影响、制约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的重点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敬业状况、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况、教育评价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办学条件、教育投入等。二是顶层设计,制定措施。在调研基础上,由县政府牵头、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力求逐一细化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措施。措施力求具体、可操作,包括目标设置、解决路径、责任分解等。三是优化环境,保驾护航。各级各部门应该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理念,对教育“高看一等,厚爱一层”,根据各自职能,尽最大努力为教育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办实事、办好事,为教育提质营造良好环境,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让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运行。四是加强调控,跟踪效果。县里出台教育质量目标考核制度,每年考核一次。目标考核应分段细化,分高中、初中、小学几个学段进行目标考核,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同时,加大教育质量建设过程管理力度,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对各学校教育质量建设情况实行“月跟踪”制度,做实做细过程管理,确保取得社会满意效果。

二、教育系统积极而为

一是把准重心,牢固树立教育质量中心意识。教育部门各项工作,应紧紧围绕“提升质量”这一中心来展开,在“教育质量中心意识”这一层面,达成共识。做到学校工作头绪再多,事务再忙,但是“质量提升”永远是教育部门第一位工作。二是明晰目标,科学建立教育质量目标体系。教育局—学校—学科教师,层层建立教育目标,形成目标体系。目标层级分解科学合理,通过努力可以达成。高中阶段,主要是高考、学考目标的量化;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国家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及省市县学业水平检测的目标量化。注重目标量化与综合素质评价目标的有机有效衔接与融合。三是问题导向,切实制定提升质量的具体计划与措施。教育部门先对各学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摸底,将各校“底子”澄清,制定教育部门总体的提升教育质量专项计划与措施。根据各学校教育质量状况,各学校单位针对教育目标,分层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并由上一级部门审核通过督促落实。计划与措施,切忌摆设、走过场。教育局制定的措施由县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学校的措施由县教育局审核通过;学科教师的措施由该学校审核通过。四是群策群力,务必将各项具体措施落地落细。主要是在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优化、活化管理,针对江华县情来“辨症施治”,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方法指引、教师动力激活、教育质量激励机制建立等重点环节,在管理方法上要守正创新,做到既符合上级管理要求,符合教育内涵发展规律,又要适合江华县情,注重地域特色化,群策群力,推进教育质量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

三、其他部门尽力而为

提升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事,也是所有与教育相关部门的事,乃至全社会的事。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各司其职,聚焦提升教育质量,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县发改部门统筹、把准教育发展政策;财政部门按教育发展要求及时足额甚至”超额”拨付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人社部门要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表彰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优化机制,特别是在激活教师动力方面出台相应政策,让优秀教师安心、乐于在江华从教;编制部门要根据江华县域实际及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形势要求,足额配齐教师编制,提供人才保障。此外,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社会办学基础、家长重视程度、地域教育发展氛围等因素息息相关。为此,全县要致力营造好“教育有我”的社会环境,构建“政校共育、家校共育、企校共育”的多主体、多层次、立体化教育网络,切实打造提升教育质量新高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