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视察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江华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2 01:46:23 作者:宋玉华 唐水竹 编辑:张斌 阅读更多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江华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社会建设委 宋玉华 唐水竹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服务态度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江华营商环境的基本情况

江华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菜单,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按照“五心四到两保障”母亲式服务新要求,以积极主动无私的服务锻造一流的“软环境”,把江华打造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投资热土、兴业福地,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实现循环发展。2022年,江华获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配套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更解放的思想、更优惠的政策、更务实的作风 努力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江华高质量发展的决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办法》《规模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规定》《园区就业优惠政策》等文件,向投资商细致解读宣传,让已落地的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给来江华考察的企业增添了投资信心。

二是新型政商关系逐步建立。提升洽谈即服务,营造清亲政商关系。扎实推进“五联系五到户”活动。深入挖掘园区企业的服务需求,建立招商引资、要素对接、办证跑腿、答疑解难等全程“一条龙”精准服务机制,为企业从招商引资进来到项目开工落地提供全方位闭环定制服务。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明白卡,让投资者“一卡在手,信息全有”。项目落地全过程根据企业需求实现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和政企共同履诺的法治环境。积极推进清廉项目建设。县纪委监委对全县188个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监管,印发“清廉项目”建设工作纪实手册,要求项目指挥部对立项、招标、采购、预决算、验收等过程如实记录,并签字背字,有效防范廉政风险,避免随意打招呼、增加工程量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对发现问题实行“清单督办制”,确保项目落地全过程快速、高质、高效。

三是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等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深化24小时“随时办”服务,实现线下对接“一窗通办”、线上对接“一网通办”、特殊需要“全程代办”,实现不见面审批,实打实破除行政壁垒,全方位提高政策协同。对标大湾区标准,14个部门赋权园区提高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水平,推行电机企业“全链条”式并联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多图联审前置预先服务,在获得土地的不动产权证并备齐必要资料后,并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备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国梦电机等64家电机企业落户园区,助力“中国马达之城”。

四是助企纾困成效明显。定期开展“政企交流主题日”活动,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带领部门主要负责人,与联系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共收集诉求27个,已解决25个。建立问题台账,实行跟踪调度,对企业提出的重点诉求,逐一限期销号,切实兑现承诺,助力企业“纾困增效”。编制新出台的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在政府网开辟专栏,实现惠企政策实时归集、精准推送、线上办理。人社、税务、高新区等部门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000余万元,企业应享即享,免申即享,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设立“好差评”制度、“不满意请找我”专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建立“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模式,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诉求。履约践诺攻坚行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5个,兑现资金2172.9万元。累计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 1.61亿元、减免租金282.27万元,帮助企业有效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素短板仍然存在。用工、交通物流以及融资等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充分是中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江华营商环境的硬伤短板。用工问题:产业工人招不满、高端人才引不来、熟练工人留不住、整体素质提不上;交通物流问题:铁路运输班次少、效率低,公路物流运输线路单一,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共享不畅等。

二是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工程建设领域“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竣工即验收”等举措尚未全面推行。受土地调规等国家土地政策限制,项目用地指标紧缺,推进迟缓。同时征地手续报批周期长,企业拿不到项目开发的土地审批手续,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实施。

三是法治营商环境仍需改善。监督体系存在短板,“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不完善,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等问题仍然存在,加重企业迎检负担。

三、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推动要素保障“新举措”。多措并举缓解“用工难”,加强江华瑶族旅游胜地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增强江华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千方百计吸引周边地区劳动力。提升职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与产业链发展对接,建立县职中职业教育培训无缝对接产业链企业用工合作机制。在住房、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研究出台更优的人力引进激励政策。加强园区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吸引力。综合施策破解融资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主动汇报项目和资金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提高引导资金的针对性,集中力量保重点,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兑现到位。要加大银企合作力度。金融机构要为园区整体授信,主动送贷上门,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增加金融产品,扩大信贷规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双向发力突破物流交通瓶颈。外争项目完善交通路网。抓好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对接,争取构建东接东南沿海、南入北部湾及粤港澳大湾区、北上长江经济带的交通枢纽,融入广州三小时经济圈。继续联合呼吁洛湛铁路扩能改造,配合做好道县经江华至连山高速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列入国家总体规划实施。

二是打好简政放权“组合拳”。按照“五心”标准和“四到”要求,持续深化“母亲式”服务内涵,牢固树立客商为重、服务至上的理念,以积极主动无私的“母亲式”服务为企业、项目保驾护航。着力提升效能、抓好落实,推动事项线上办理流程再造,实现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按照“应进必进、应划必划”,将各单位依申请事项全面进驻政务大厅;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按照“一个阶段、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一站式集成”审批;推行“一照通办”改革。编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开展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改革,企业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涉企高频事项。

三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制定联合抽查实施方案,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执法单位编制“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三张清单”,并要求在政府网进行公示,将柔性执法落实到行政执法领域。定期对各单位行政处罚情况进行汇总,对处罚较重和较多的单位下发提醒函,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进企业,由司法局领导带队,组织公职律师、法律人才组成“律师帮办团”,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同企业相关负责人交谈,详细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困惑,及时予以解答和帮助,将惠企政策又快又好地传达给辖区企业,提高帮扶效率,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正向循环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四是清单化助企纾困解难。收集问题清单化,落实“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要求,实施涉企问题收集交办整改清单化,实行每周一交办、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查。每周由高新区和科工局主动收集企业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由县优化办将问题交办有关部门,限期办理到位。通报整改清单化,对问题反映多的单位和办理情况滞后的单位进行公开通报,连续两次被通报的单位作为重点进行督查,处理情况在曝光台公开曝光,同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问题回访清单化,各乡镇商会主动收集商会企业的问题,县重点办主动收集重点项目业主的问题,每周由县工商联、县重点办统一向县优化办报送,与园区企业的问题一并交办处理。建立问题清单回访制度,每月选取已处理的问题对企业进行回访,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到位,实现企业“零投诉”和项目“快审批、早建设、速投产”目标。

五是数字化提升服务水平。问题解决数字化,以实现为企业纾困增效、减少重复检查、互联互通互利互赢为目标,推行“码上办”监督和入园检查小程序,执法单位未申报不能随意进入园区,通过不见面、不跑路,扫码填写表单反映困难和问题、入园检查登记、企业互联互通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实现解决困难更简、发展速度更快、营商环境更优。智慧园区数字化,园区建立健全智慧网络,对园区企业全面开展网上审批,企业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开展网上审批,审批进程一目了然。用户订单下单生产流程线上可见。安全生产全流程监控,企业之间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共享需求,促进产业园区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惠企政策数字化,收集整理近期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编制新出台的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在政府网开辟专栏,实现惠企政策实时归集、精准推送、线上办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媒体,发布相关惠企政策,开展点对点惠企政策宣传和送达,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台账,实现惠企政策企业免申即享。围绕企业所需所盼,多措并举,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快惠企政策落地见效速度,提高服务企业温度,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