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视察 > 正文

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红线——2023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18 17:17:05 作者:毛卫理 编辑:张斌 阅读更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全县在落实粮食生产工作情况如何、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在春耕生产期间对全县粮食生产,尤其早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江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围绕强化治理、落实政策、加大投入、补齐短板等方面出实招抓落实,粮食生产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市级下达全县早稻任务12.9万亩,早稻集中育秧任务10万亩。目前已落实早稻面积12.94万亩,早稻集中育秧10.07万亩。新建育秧大棚53360平方米,育秧大棚总面积达到73360平方米,全县实现早稻机耕率98%,机插机抛率51.42%。

二、粮食生产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非粮化”治理初见效果

主要通过退出、流转、扶持等三个环节发力,实施治理。

1、全面制止“非粮化”,确保有地可“耕”。前期通过早中晚稻种植面积、集中育秧、耕地抛荒治理、大豆种植面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等“五本台账”的调查摸底,制定耕地“非粮化”存量问题年度处置计划,并实施治理。一是对流转土地种植水果的水田,通过逐步劝导退出“非粮化”,新增早稻种植面积1000余亩。如河路口退出南风蜜桔500余亩。二是对流转耕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大户限制流转。今年各乡镇实行流转5亩以上耕地进行政府备案制度,全力劝退种植一年生经济作物的耕地继续流转,全县共制止和退出“非粮化”种植1.5万余亩。如河路口镇退出西瓜和芋头种植近3000余亩,沱江镇荸荠、界牌乡荷花、香芋、桥市乡西瓜、马蹄等退出种植分别为500、700、800余亩。

2、围绕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全县鼓励村集体和种粮大户加大耕地流转,引导水稻种植由散户种植向大户种植转变,通过耕地流转聚集,推进规模化种植,全县共发展早稻种植大户400余户。

3、用好政策资金扶持示范建设。江华落实种植双季稻30亩以上每亩补贴500余元的政策,配合在全县推行水稻“万千百”梯级示范片创建,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创建万亩示范片,其他县级领导创建千亩示范片,乡镇领导和驻村干部创建百亩示范片。目前,全县“万千百”示范片分别有4个、49个、270个,有力支撑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落实。

(二)分类施策发力,补齐短板弱项

1.克服农田设施建设“难点”。一是加强水利设施管护。研究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统筹“五小水利”项目建设。完善和加大镇村两级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二是加大农田水利项目投资力度。去冬今春共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300万,对全县16个乡镇拟建的80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进行“抢建”,投入4500万元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春耕生产之需。通过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全县增加早稻种植近万亩。

2.增强化解农业社会化服务“弱点”。一是强化育秧社会化服务。通过“1+N”模式支持白芒营金海林、涛圩任翠府、沱江魏治军、界牌何江等四个育秧中心发展社会化服务。为附近“N”个农户和大户育秧近4万亩。二是着力实施农业机械惠民政策。江华瑶族自治县在中央、省、市机插机抛机补贴的基础上进行累加补贴,带动了种植大户购买热情。截至3月底,全县新购置机插机抛机26台,特别是伍舜农机就购置了10台,对会操作农机的农户实行租赁使用,对不会操作农机的农户通过收取服务费帮助进行机插机抛,带动全县机插机抛水平提升。

3.畅通设施育秧大棚建设“堵点”。一是制订设施育秧大棚累加补贴政策。全县在上级财政对设施育秧大棚补贴30%的基础上累加补贴20%,今年共新建设施育秧大棚80亩53360平方米;二是充分利用闲置烤烟育苗大棚作为早稻育秧场地。全县共有烤烟育苗点9个约10万平方米,到早稻育秧阶段烤烟已经全部移栽,利用其作为早稻育秧场地空间大。如今年桥市乡购买早稻种子3000斤,在沱江镇沱岭村治军合作社进行播种催芽后拖回桥市烤烟育秧大棚管护。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受市场需求及价格因素影响,种粮收益低于预期。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且持续维持高位,对应的是市场早稻销售价格走低,种粮大户手中还有大量去年早稻余粮无法售卖,影响了种植收益,降低了今年种粮积极性。

2、耕地流转费用持续走高,规模耕种成本增加。全县流转土地费用持续走高,水田流转费用普遍被抬高到600-700元/亩,高于周边县区200-300元/亩,增加了种粮大户耕种成本。

3、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治理难度显现。经治理,全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面积明显减少,后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工作将进入“深水区”,各种问题矛盾复杂度将增加。

4、种粮机械化水平不高,覆盖率偏低。全县农户农业机械保有量低的现状仍未根本扭转,岭东片与岭西片乡镇农业机械化程度存在明显不平衡。

四、工作建议

1、开展大调研,找准优化全过程支农服务突破口。农业生产过程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下大力气开展调研,调研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实际问题的妥善解决。一要将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和集中育秧政策持续宣传到位,鼓励粮食种植单季改双季。以集中育秧为突破口,为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浸种催芽,代管、代育秧苗,农业部门积极提供品种搭配、浸种催芽、秧田整理、播种下田等一系列技术服务。二要精准把握各类农作物生产规律及发展环节,维护群众利益。如该县岭东片属山林偏多的地理环境,因日照时长少于岭西地区,种植的油菜作物充分成熟所需要时间要长于岭西片,导致油菜收割时间与要求种植早稻的时间有冲突,应统筹好油菜收割与早稻种植,科学安排水稻品种选择和种植,维护群众触手可及的收益,实现科学有序推动粮食生产。

2、不断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保障粮食种植收益。拓宽早稻种子免费发放范围,免费品种延伸到中晚稻,保证惠农补贴资金和粮食生产项目资金按规定及时发放。申报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和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强化种粮农户收益保障机制落实。扩大粮食种植全过程成本保险范围,启动实施种粮收益保险,增强金融保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服务能力。

3、坚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稳妥处置。进一步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摸底调查与耕地抛荒摸底排查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坚持耕地抛荒治理“清零”,不留死角。制定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年度处置计划,要坚持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积极稳妥相结合,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4、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种粮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是帮助化解当前粮食生产“没有人种田,由乡镇及村干部被动种田”困境的关键途径。一要壮大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通过政府搭桥引导、金融服务保障,为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拓展经营范围提供融资服务。二要多措并举提高耕地流转积极性。为实现耕地流转“增量”的同时达到农产品“提质”目的,农户与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协商,探索推进用稻谷实物或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环节社会化服务替代流转金的方式,增强群众与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耕地流转意愿。三是农业部门切实加强法律服务和技术指导,保障粮食生产健康有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