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医药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教科文卫委
近日,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唐孝任带领调研组对我县中(瑶)医药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中(瑶)医药发展情况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中(瑶)医药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中医药瑶医药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先后成立县瑶医药学会、县瑶医药研究所、县瑶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设立县中(瑶)医药发展基金,印发《江华瑶族自治县促进中医药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江华瑶族自治县中医药瑶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政府办医中(瑶)医师人员工资待遇纳入县财政保障,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中(瑶)医师。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江华瑶医药节”,积极宣传和推介神奇的瑶医药,在社会产生了较好的反响。2020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县,2021年6月,县委主要领导在全市首届中医药大会作典型发言。
2、体系建设初步完善。一是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全县6所县级公立医院、17所乡镇卫生院都有独立的中(瑶)医工作场所,设立了中(瑶)医科或者中(瑶)医馆,配备了较完备的医疗康复服务设施设备,政府办医实现中(瑶)医药服务全覆盖。超过230个村卫生室和40家个体诊所能提供中(瑶)药服务,中(瑶)药康养机构达50多家。此外,我县还成立了县瑶医药学会、县瑶医药研究所、县瑶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二是中(瑶)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县中(瑶)医师约540人,其中:公立医院瑶(中)医师50多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从事中(瑶)医的医师近300人,县瑶医药研究所注册登记民间瑶医从业人员186人,全部聘请为县瑶医药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卫生主管部门加大了中(瑶)医人才的引进、培训力度,每年拿出5—8名编制公开招考中(瑶)医人员,2019年为乡镇卫生院专门招考10名急需紧缺中(瑶)医人才;2018年,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专家举办二期中(瑶)医技术培训,培训学员200人。2019年,依托县民族中医院举办中(瑶)医适宜技术培训,实现全县基层中(瑶)医人员全覆盖。2018年,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考试考核,为我县9名民间瑶医颁发行医资格证。43名民间瑶医成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员。组织编著4部瑶医药学术专著。三是服务能力较大提升。注重发挥中(瑶)医药特色,如县民族中医医院康复理疗科、骨伤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展瑶药熏蒸、瑶药贴敷、瑶药盆浴等瑶医特色项目治病防病,社会反响较好。县人民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中(瑶)医占比逐年增加。白茫营镇中心卫生院坚持走中西(瑶)医结合之路,成功创建江华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市乡镇卫生院中体量最大、能力最强的二级医院。出台瑶医瑶药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纲要,保护和促进瑶医药产业发展。“互联网+中(瑶)医”服务持续推进,依托县中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远程中(瑶)医服务中心,实现“乡初诊,县审方+煎药配送”的中(瑶)医服务新模式,不仅让基层群众看上了中(瑶)医、用上了中(瑶)医,还为乡镇卫生院解决了中(瑶)医诊断能力不足、中(瑶)药饮片种类不全、保管难度大、煎制不方便等问题,自2020年8月启动实施以来,共完成中(瑶)医审方10780例,为基层患者开方和煎制、配送46350剂,此做法被全省推介。
3、中(瑶)医药产业不断发展。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力度。组建一个由县民族中医院牵头,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参与的县中(瑶)医医共体专科联盟,发挥县域中(瑶)医智力技术优势和引导主导作用,助力中(瑶)医的传承发展。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瑶医药产业园项目一个,占地50亩,已开工建设,包括瑶医院、瑶学堂、瑶药交易市场等,为瑶医药及其文化的传承发展增添活力。三是加强产品研发力度。与中南大学药学院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瑶族医药产品研发,首批瑶药产品柳叶清茶、瑶龙香精油试剂研制成功,完成申请注册并在电商、微商平台批量上市;产后复元方、强身健骨方、发汗退热方等经典特色瑶浴药包已申请“消”字号批文;“瑶三泡”“青钱柳茶”等老产品包装得到升级。县民族中医院与湖南永州异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协议合作生产“异蛇通络酒、异蛇抗血栓胶囊、异蛇防癌胶囊、异蛇抗风湿胶囊”四款瑶药制剂。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新培育药材种植基地五个,即码市龙脑樟基地、湘江乡鸡血藤基地、河路口松筋藤基地、涛圩黑老虎基地、大圩珍稀药材保护基地,面积6000余亩。扶持湘江竹瓦村鑫和中药种植基地4000亩,品种有厚朴、七叶一枝花、黄精、玉竹、小叶鸡血藤等近十个品种。位于河路口镇的湖南省瑶医药谷有限公司药材基地种植艾叶、姜黄等药材200多亩。建立黄精保健酒厂黄精种植基地,目前已种植60余亩。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中医氛围不够。由于西医药的广泛应用和明显疗效,西医药被大众迅速接受,传统民族医药受到较大的冲击,加上瑶医药的独特优势宣传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大,瑶(中)医药出现较严重的萎缩,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远未形成。
2、瑶医人才不足。一是国家没有培养瑶医药人才的院校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师承或祖传,瑶医药人才得不到有力培养,瑶医药人才梯队断层。二是神奇的瑶医药因自身“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习惯,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三是政府对瑶医药确有专长人才的发掘不够,也缺乏培养瑶医药人才队伍的地方性政策。
3、支持保障力度不大。有关部门支持瑶医药发展的力度不够,如瑶医药未进入民族医药和诊疗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报账范围,制约了瑶医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支持民间瑶医药从业人员执业的力度不够,一些神奇的瑶族医药得不到法律保护。药材基地建设获得部门扶持的力度小、难度大,一些道地药材很难直接进入医疗机构使用,地方药企缺乏相应生产加工资质等。
4、产业链条还没形成。我县虽加大瑶药种植基地建设,但全县瑶医药材基地规模不仅小而分散,还缺少种植、推广的示范基地,更未形成特色瑶药种植、瑶医药产品到养生保健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我县瑶医市场及瑶药产业还处于一个自发、分散的状态,未能有效发挥瑶医药的巨大潜力,瑶医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比重也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中(瑶)医师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瑶医药人才培养及引进,加强师承跟师教育,改善瑶医执业环境,提高瑶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中(瑶)医师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传承发展中(瑶)医师瑶药知识文化。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选拔年轻中(瑶)医师医药传承人参加民族医药培训学习,提升基层中(瑶)医师医药服务人员能力水平。
2、加强瑶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瑶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逐步将瑶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瑶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开发瑶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产品。以目前现有中(瑶)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为依托,开展瑶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借助广大媒体,大力宣传、推广瑶医药特色保健项目,促进瑶医药保健理念、技术、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瑶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
3、加大中(瑶)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挖掘中(瑶)医药文化资源,丰富中(瑶)医药文化内涵。利用我县现有的瑶医药文化特色,通过多种途经和方式推广普及瑶医药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瑶医药的认知度,促进瑶医药文化的不断繁荣。
4、加快立法保护瑶医药步伐。神奇的瑶医药是瑶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好瑶医药意义十分重大,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尽快启动对瑶医药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