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永州麦子园村,村道整洁干净,房屋错落有致,山间色彩斑斓,田里“丰”景如画。柑橘和脐橙种植基地里,枝头一片金黄,看到此情此景,省人大代表周长友笑了,笑得比手中的果实还要甜。
“种的是乡愁,卖的是故事!”周长友忍不住感叹。周长友为何会有此一叹?他有着怎样的乡愁和故事?
“背”着乡情和梦想,踏上“回家路”
麦子园村村级服务中心。受访者供图
2001年,周长友中专毕业,怀揣着借来的150块钱离开家乡麦子园村,南下深圳打拼了10年。从砖窑搬运工、流水线工人到车间主任再到生产厂长,他学到了丰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一技之长,申请国家专利7项,年薪达到了10万。
“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如家乡一缕烟。”2011年,长期在外漂泊的周长友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永州,成立了一家包装袋企业,目前已年产值上亿、年缴税收上千万。
自己日子好了,能不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这个想法一直在周长友心中打转。2015年6月,时任牛角坝镇党委书记王付荣找到周长友,“麦子园村需要你这样懂家乡、爱家乡的人回来为她服务!”
王付荣的一席话说到了周长友的心坎里。那时,周长友不到33岁,在生意场上,正是当打之年,家人和合伙人极力反对,他却没有打过“退堂鼓”。同年,周长友全票当选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他当选为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更加激励着我努力为广大乡亲们服好务”。
在碰撞和磨合中,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
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现在的沥青路,公交车开进了村。(拼图)
原来脏乱差的空心房变成村民休闲娱乐点。(拼图)
当选村支书时,麦子园村空心化严重,产业滞后,人均纯收入不到5000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因为路都不通,谈何发展?”周长友与村干部一起实地丈量,在推进修路过程中,村民的思想问题是一道大难题。“当时为了尽快完成村道建设,有一天晚上开了七八次会。”他回忆道。村民嚷起来了,他就递杯茶,等人家消气。今天说不通,就明天再来,跟村民掰着手指头算账。
“把心交给人民,人民就会与你心贴心。”在周长友和村干部的努力下,终于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村里新修道路16.6公里,主干道进行“白改黑”,把家家户户串到一起。
麦子园村泡菜厂,让很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受访者供图
紧接着,周长友和村干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带领着村民参与到麦子园村大事小情的决策中来,一件事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基础设施要建,产业要投入,但不能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怎么办?他不仅把自己担任村干部的工资全部投入村公益事业,还积极为区、镇、村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村6000余万元。
兴建村级活动场所、修水库山塘,打通机耕道……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水电路讯全覆盖,从土地抛荒严重、村民就业困难到花果飘香、产业兴旺,从贫穷闭塞、矛盾易发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周长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大代表的初心,让家乡脱贫变美,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五年“履职路”,一片赤诚心
周长友参加履职活动。受访者供图
心中有责,履职有力。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周长友一直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来,履职期间先后提出代表建议24件,每一件都流露出浓浓的民生情怀。其中《关于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关于支持实体制造业出台对永州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的建议》等成为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办理件。
周长友设置群众接待室,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朱丽萍 摄
倾听群众意见、传递群众声音、解决群众难题,周长友用脚步丈量大地,书写下履职尽责的民生答卷。
他在村里专门设立了群众接待室,至今接待来访群众120多人次,为群众排忧解难近100件。
牛角坝镇何满姣因心脏搭桥手术花费13.3万元,农合报销1.8万元,报账比例为13.3%,与当时的贫困户农合报销比例不低于90%的政策,相差甚远。经深入调查,是由于支架没有进入农村农合用药采购目录,不予报销造成的。周长友把情况反映给了相关部门,在永州市区卫健部门争取下,把该类支架纳入农合采购目录,最终追补报账款10.8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5%。
在了解到永州市工业园区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办理产权证,影响到企业正常发展时,周长友及时向相关领导进行汇报,并向工商联、优化办、市人大反映情况,在各部门的齐心发力下,市里专门成立了化解历史遗留办证协调小组,经过奔走努力,牵头探索出了一条融缺办证机制,企业顺利办理了产权证,解决了发展瓶颈。
作为特邀代表,他先后参加省、市、区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9次,每次都大胆建言,仗义执言,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
“我回报家乡的还太少太少,社会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梦想、物质、荣誉……让我选其一,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周长友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对接各方资源,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