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七五”普法决议贯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02 15:11:23 作者: 编辑:雷少雄 阅读更多

关于全市“七五”普法决议贯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永州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2020年9月

为了全面了解《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公民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决议》贯彻实施情况,2020年8月下旬,我委组织调研组赴新田、蓝山、江永等县及部分市直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全市情况汇报,召开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查阅台账资料,查看现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以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七五”普法规划,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在多个领域实现后发赶超,为新时代普法依法治理“湖南模式”打造永州样本。

(一)社会法治环境明显改善。永州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综治考评连续4年获评全省优秀,政法机关队伍形象、执法质量以及社会治安状况群众满意率等多项指标连续4年排位全省前三。双牌、宁远、江华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永州的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数全省第一。

(二)全民法治素养显著提高。每年超过13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法(是“六五”时期的2倍),86.5万名学生接受法治教育,60余万名群众参与法治活动,全市有37名律师当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选比率全省第一,涌现出了“CCTV2017年度致敬英雄”黄小兵、“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候选人”黄辉庆、首届“全省十佳法治建设推进者”罗建华等一大批新时代法治先进典型。

(三)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永州法治文化建设经验获《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推介。用方言普法的“强哥说法”节目等一批反映永州人文的法治作品在全国广泛传播。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公园12个、法治文化广场11个、法治文化街区1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个,其中,永州市白石山法治文化公园入围全省法治教育基地,江华县法治文化公园获评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项目。

(四)各领域各行业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永州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1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城乡网格化建设得到中央政法委、省委的认可和推介。社会信用体系综合指数排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位列全省同级城市第二名。全市共有32个单位获评“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21个村(社区)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推动普法依法治理纵深发展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一个中心”,普法依法治理彰显新时代作为。始终将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各环节各方面。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各年度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市委中心组8次邀请法学专家作《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思想》《维护宪法最高权威》《习近平民法典重要论述》等专题讲座。市委党校将其纳入领导干部教学必修内容。市委讲师团每年组织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在全市掀起声势浩大的“学习”热潮。二是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全力服务“六稳”“六保”。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法治宣传工作的通知》《永州市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十条措施》,对依法防控疫情作出全面部署。市司法局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各普法责任单位深入村、社区、企业、小区、学校等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开展法律政策大普及,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三是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乡村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20%的村完成“法治示范村”建设,“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率100%。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村务监督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村民主选举、“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有效运行,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二)立足“一个提升”,组织领导顺应新时代要求。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法治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程,提升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来抓。一是高层次部署。2016年以来,市委共召开8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宪法学习宣传、“谁执法谁普法”、法治文化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刚性举措,形成了7份会议纪要。市综治办、市绩效办、市文明办每年将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全市综治考评、绩效考评、文明创建指标。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协调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青少年法治教育等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为普法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高规格动员。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第八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隆重表彰72个普法先进单位和113名先进个人,对“七五”普法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委、市政府转发“七五”普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全市公民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决议》。五年来,我市联合省普法办举办了2016年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2017年全省“送法下乡”、2018年全省农村法治宣传月、2019年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周等工作推进会,组织召开了湘鄂赣粤贵黔渝七省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会,合力推动“七五”各项任务扎实有序开展。三是高标准保障。市财政按照“应保尽保、按需保障”的原则大幅增加市本级法治宣传教育经费,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5830余万元,较“六五”增长15倍。各县区按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双牌县达到人均2元、宁远县人均1.5元。5年来,各县区累计投入普法经费5150万元,较“六五”增长3.26倍。今年3月召开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从2020年起每年再拨付120万元工作经费,进一步增强了保障力度。

(三)推动“三大转变”,普法机制汇聚新时代力量。强化统筹协调,压实普法责任,着力提升工作实效。一是推动法治宣传从司法行政“独唱”向部门“合唱”转变。市“两办”印发《关于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构建了普法责任主体明确、普法宣传社会联动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各单位有效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主体责任,在执法、司法、服务各环节开展普法。生态环境、国土资源、交通安全等部门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普法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动法治宣传从“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在大幅削减表彰项目的背景下,从2017年开始将普法依法治理增设为市委市政府年度表彰项目。市司法局每年牵头组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选产生10个先进个人、13个先进单位,统一由市委市政府按市财政二类奖励标准进行表彰。三是推动法治宣传从“普治脱节”向“普治融合”转变。坚持法治实践就是最生动的普法理念,推动各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和“以案释法”制度。市监察委推出《斩断“提篮子”的黑手》系列报道,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观看《迷失的初心》等系列法治教育警示片。5年间,全市审判机关直播庭审2048场。新田县检察院郑国强将经手的典型案件拍成微电影,通过“强哥说法”栏目开展普法,社会反响良好。

(四)突出“三个重点”,法治宣传开创新时代实践。注重精准发力,着力全面覆盖,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是突出重点内容宣传。把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为普法重点。市“两办”印发《永州市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实施方案》,将宪法学习宣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市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学习宣传民法典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活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分别围绕廉政和党内法规牵头组织开展系列知识竞赛。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永州市乡村房屋建设管理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持续开展媒体宣传,提升了地方性法规的社会知晓度。二是突出重点工作服务。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六城同创”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利用公交车、户外电子屏、村村响广播等群众身边的宣传载体,在市、县、乡、村开展地毯式的法律政策普及。市司法局围绕城市创建策划开展了“创全国文明城市 做学法守法模范”等系列学法送微信红包、学法送景区门票活动,参与网友逾150万人次。三是突出重点对象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永州试点的国家工作人员分行业分部门学法考法模式在全省推广。每年组织13.1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法,5年通报学法考法不达标人员2386人次,暂缓确定考核等次1312人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提请任命人员任前法律考试229人次,专门出台《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被提请任命人员进行任前法律考试的办法》规定,法律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事事项不能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市委组织部建立述职述廉述德述法四位一体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周、“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最美守法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广受师生欢迎。

(五)围绕“三个注重”,法治文化履行新时代使命。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独具永州魅力的法治文化品牌。一是注重发挥法治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汇聚法治永州建设强大正能量。坚持市级统筹举办年度主题法治文化活动,先后策划开展了全市“两学一做”党内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全国首档以“莲”文化为主题的“爱莲战队”廉政知识电视竞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强国之永州答卷大型电视法治竞赛、全市首届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评选等大型活动,在全市营造学党规、讲纪律、崇法治的浓厚氛围。市公安局组织政治建警法治文艺小分队赴14个县区开展法治巡回演出,各县区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文艺活动,为群众献上丰富多彩的法治大餐。二是注重发挥法治文化产品的激励作用,倡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潮流。面向全国征集创作了以零陵楼为原型的法治永州文化标识、以三千文化为底蕴的法治江永文化标识、以孝文化为主元素的法治新田文化标识、具有浓郁瑶族气息的法治江华文化标识。发挥影视文艺作品教育作用,以市纪委王海洋、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胡贵军等为原型,创作了《决不姑息》《等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影视作品。以“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周巧云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缺席》获公安部第二届“三微”大赛二等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关爱服刑人员子女为主题,拍摄的《向阳花开》微电影荣获全国百优新媒体作品。将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编排《选择》《众人齐夸如法网》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节目,发放了普法书签、围裙、雨伞、水杯等一批法治文化用品,编印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漫画丛书。三是注重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辐射作用,唱响弘扬法治精神主旋律。坚持政府保障与公益普法相结合,通过市内主流媒体法治专栏以及“悦学法”“永州发布”“永州警事”“清廉永州”等新媒体,播报法治事件、引导法治舆情、传播法治文化。加速推进法治文化“3+1”重点工程建设,投资新建白石山法治文化公园,将宪法广场、青少年法治教育馆纳入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各县区全面建成“3+1”法治文化阵地,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七五”普法决议贯彻落实总体情况较好,但调研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民法治信仰还不够坚定。少数国家工作人员“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树的不牢,部分领域的执法司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还客观存在,个别领导干部还存在重权力轻法治、重治人轻治己、重说教轻身教的情况,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信权信访信闹不信法。二是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水平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法治乡村、法治社区建设还较为薄弱,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还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治理合力。基层法治队伍力量薄弱、素养不高,部分基层干部还是靠人情、靠威望、靠关系处理纠纷,利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本领有待提高。区域、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水平还不够高,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等多形式的社会规范,未能发挥有效的规范、指引和约束作用。三是守法普法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刚性还不足。部分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媒体公益普法、以案释法等制度的主动性不够,推动法治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小区等力度不足,普法依法治理影响力、渗透力、覆盖面还需提高等。

三、工作建议

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民意导向,积极谋划“八五”普法,建议重点抓好“六个强化”:

(一)在强化组织领导上保持“一个高度”。始终将普法依法治理列为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有效发挥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作用,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全市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更加有力、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工作保障更加完备。

(二)在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上完善“一项机制”。全面推行“司法行政统筹、行业部门组织,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分类分众学法考法机制,建立“基本法+部门法”的学法考法体系,促进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法律知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上构建“一个体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青少年法治教育职责,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调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丰富课外法治实践教学。

(四)在强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上抓好“两个关键”。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加强城市、村(社区)依法治理示范点建设,动员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上做到“两个融合”。将法治文化与永州人文有机融合,与城市创建有机融合,落实一批法治文化建设项目,建设好宪法广场和市青少年法治教育馆。继续举办好年度主题法治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永州题材法治文化作品。

(六)在强化改革创新上打造“一个品牌”。牢固树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进取意识,积极探索符合永州实情的普法依法治理新思路、新机制、新路径,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市全省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工作经验和特色工作,打造普法依法治理永州品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