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欧阳衡明)每次去瑶寨都是带着任务,来去匆匆,但每次都要忍不住多看看那的烂漫山花、淙淙流水。虽流连于那大山的风景秀丽,却也感慨那的交通闭塞,就算早上从机关早早的出发,赶到村里的时候,都已经错过中午的饭点了。
这次市里开展“冲刺问题清零 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我再次前往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的新庆社区。公路在山间屈曲盘旋,沿着涔天河水库,像一条玉带,却也像抽动陀螺的鞭子,将进村的人们在车上颠的天旋地转,晕头转向,肚子里更是翻江倒海,再无心欣赏涔天河那秀美的山、迤逦河。抵达村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早已经饥肠辘辘,肚子饿的咕咕叫了。但是因为村里通讯网络绝大部分没有覆盖,所以没有办法通知村里提前准备午餐,我们只能到了之后再临时动手准备吃食。吃完了午饭,才感觉身心舒畅,站在门前的清澈小溪旁,初夏的风顺着溪流迎面拂来,顿觉神清气爽。瑶寨的山高、水长,但大家却都说瑶家汉子怕羞,此翻接触后发现传言果然不虚。
座谈会上,村里的几位干部围坐在一起,大家都默不作声,一问一答。问到村里情况时,上了年纪的胡支书才声音洪亮,侃侃而谈。对照调查问卷表的内容,我在散落的村寨里一户一户了解情况,与农业村不同,新庆未移民搬迁的村民在大山里住的分散,一户与另一户之间可能相隔很远,就有所谓的“看到屋走到哭”的说法。有的人家,一户两户就单在一个山坡上或是一个山坳里。
记得去年陪省里的一位领导来这调研时,他不禁发出感慨:“每天一开门就看着大山,对着大山一蹲坐就是一整天,这得需要多高的境界啊!”他们也送孩子去县城读书,也有孩子在大城市务工,他们见识了大山外世界的繁华,却也安然于瑶山深处的宁静。
来到每一家,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是先搬来凳子、椅子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再给我们热情地捧上一杯瑶山里自己种的大梗茶。对照调查问卷表,每一个问题,老乡们都答的很仔细,没听明白的,会认真的再问我一遍。早上五点多钟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到晚上回到村部卫生室休息时,已经是九十点多钟了,虽然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的山路,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因为我一整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来到黄全军家,夫妻俩和我们围坐在一起,当问到家里两个孩子的情况时,黄全军全然不是刚才答问题时一字一句的样子,而是高兴的说:“我的两个小孩都很听话,两个都是读一中(县重点中学)的,哥哥现在在湘潭大学,明年就毕业了。小孩子在外面读书,国家有各种补助,花钱都不需要家里太操心,只等他们读书出来,我就更轻松了。”
蒋宏胜是我问到的唯一一个能记住自己身份证号码的贫困户,他们家符合异地搬迁政策,却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决定暂时不搬出去。孩子在县城念初一,他平时在村里给大家帮忙做点零工,今年村里照顾他,当上了生态护林员。
“孩子读书成绩怎么样?”我问他。一句话就打开了他的话闸子,他憨憨地笑着说:“还可以吧。本想让她去考免费师范生,但是她数学可能要拖后腿,我们商量着打算让她去读市里面的对口职业高中,所学专业和可选的学校虽然不多,但读出来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没想到他对孩子的学业有如此清晰的打算,我有点吃惊的望着他,他却乐呵呵的看着我,在这张笑脸上,我看到了他对孩子的期待,看到了他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一户接着一户的走,没有人跟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脸。“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要不是有医疗保险,我这病哪里敢去医院啊!”非贫困户家庭,但却因个人身体原因享受低保的盘付珍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她一边回想一边诉说,甚至动情到不能自已。
感恩、积极、勤劳、善良,这是我接触到他们所有人共同的特点。耳朵听不见,却心里敞亮的蒋勋林;身体残疾,却总是笑脸莹莹的曾念军;生意失利,却仍信心满满的李新华……
此前我心里一直有点纳闷,不知道是什么给了大山里的乡亲们追求幸福的力量?这次来到新庆,与她有了三天两晚的亲密接触后我明白了,也许正是大山给了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胸怀,虽然没有大的眼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有着如同山间飞泉一样的动力,绵绵不绝,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