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延安精神永不忘 重整行装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9-06-13 16:12:52 作者: 编辑:redcloud 阅读更多

  延安精神永不忘 重整行装再出发

  ---参加市人大机关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培训有感

吴剑林

 

宝塔山,巍然耸立的信仰之峰

  小的时候,历史课本上读过宝塔山的故事,贰圆人民币图案上见过宝塔山的风姿,心目中的宝塔山,高大而伟岸。市人大机关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培训,给了我第一次踏上延安这块红色土地的难得机会。那一天,艳阳高照,天空湛蓝,我怀着十分仰慕的心情,来到了宝塔山下,仰头望去,宝塔山笔直挺拔,巍然耸立。听了老师的现场讲解,不由得思绪涌动,感慨万千。放眼世界,古塔不胜枚举,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比萨斜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雷锋塔,但是没有那一座古塔象宝塔山那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那么有地位,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那么有影响。宝塔山,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峰,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柱。回首延安革命年代,黄土高坡,物资匮乏,无数进步青年却为之神往,无数志士仁人却为之献身,他们心中装的是什么,是理想信仰,革命靠的是什么,是精神支柱。一个政党没有理想信仰,就会没有前途,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支柱,就会没有希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外部环境,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考验,不能丧失信仰,懈怠精神,而要坚守崇高坚定的理想信仰,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状态。

  延河水,绵延流淌的革命之情

  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由从南向北的南川河、从北向南的延水河在延安城内汇聚而成。延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陕北的第二条大河。1938年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这样唱道,巍巍宝塔山,放射神奇的东方魔力,滚滚延河水,翻卷黑暗与光明的抉择。心目中的延河水,似长江、黄河,汹涌而澎湃。身临其境,延河水是那么的安详而温润,静静地依偎在延安城的怀抱,默默地滋润着黄土地的百姓。视觉上的冲击,带给我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我终于明白,无数革命先驱对延河是如此的依恋,又是那么的敬仰,那是因为延河是中国革命的母亲河。延河水,哺育了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陕北人民,养育了延安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延安十三年,正是靠着这一方山,喝着这一河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延安城走向了天安门。延水河畔,中国共产党人与陕北人民结下了深厚友情,凝聚了鱼水深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外部环境,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考验,不能忘了初心,离了根本,而要永留那一份红色岁月的革命之情,坚守那一份难能可贵的胜利之本。

  黄土地,淳朴浑厚的博大之怀

  经过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党中央从江西瑞金等地被迫开始了战略大转移,1935年10月19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落脚地吴起镇。毛泽东曾说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 ”。那个时候的陕北,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纵横无边的丘陵沟壑。那个地方的百姓,在贫瘠荒芜的土地上辛苦劳作,收获的只有苦生活、穷日子。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陕北这块黄土地、这方老百姓,敞开了博大的胸怀,热情接纳了中央红军,悉心培育了共产党人,这是何等的无私情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相继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共产党,从1940年开始,华北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经济困难。1940年8月,李富春向中央政治局报告,边区全年收入只有800万元,而支出已达2500万元。毛泽东说,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饭吃。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到1944年就实现了丰衣足食,这是何等的崇高境界。延安十三年,正是千百万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无私奉献,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到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外部环境,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考验,不能忘记人民、脱离群众,而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切实做到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

  窑洞灯,明亮闪烁的思想之光

  这一次延安红色教育的最大感受是现场教学、亲身体验,不同于一些课堂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几天来,我们瞻仰了许多革命旧址,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等,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孔孔、一排排的窑洞,还有那一盏盏安稳静立的油灯。当时发了一些图片给在上海刚参加工作的女儿,她非常好奇,觉得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远在大都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又有多少现场的感受。说句心里话,窑洞里面,地方狭小,设施简陋,光线光亮不强,通风通气也不好,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工作环境是多么的艰难、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十三年风云激荡、十三年岁月峥嵘,老一辈革命先驱面对艰难险阻,承受巨大困难,战天斗地、一往无前,在简陋的窑洞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在昏暗的油灯下,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光辉篇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外部环境,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考验,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而要始终坚守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工作作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