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视察 > 正文

在脱贫的同时实现“脱单”
发布时间:2017-02-24 10:01:47 作者: 编辑:redcloud 阅读更多

在脱贫的同时实现“脱单”

 ——以永州瑶族地区为例

周龙江

  

    民族地区通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大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因为生活贫困讨不到老婆的现象却仍然比较突出。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深入永州市广大的瑶族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娶妻难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和思考。

  一、 讨不到老婆的情况很普遍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原两岔河乡,我们听到这样一首民谣:“有女不嫁两岔河,山高水冷石头多,人居山坡无田种,种树不长灾害多。” 由于贫困面貌难以改变,多年来两岔河乡一直存在适龄青年婚娶困难的问题,人口呈下降趋势。2014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全乡35岁以上的未婚男子有168人,其中苗竹村有26人,就是因为不通电不通路,女孩子才不愿意嫁入此村。与此同时,已婚妇女离家出走的多,全乡有45名妇女难耐贫穷,抛夫弃子离家出走。江华县水口镇金源村,达到婚龄的男性有120人,目前30岁以上的单身汉34人,40岁以上的15人。码市镇大寨村黄连口组25户98人,38岁以上的单身汉9人,占婚龄男性的34.6%。大锡乡明星村135户514人,大龄单身38人,其中有一家四兄弟都讨不到老婆的,还有父子二人都打单身的。沱江镇马鹿洞村因贫困未能娶妻成婚的有10余人,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在江永县允山镇小古源村,村民们哀叹“水秀人穷、林美肚空”,由于生活困难,嫁出去的多,娶进来的少,甚至娶进来的都跑了好几个,仅74户人家的小村寨,光是30岁以上的单身汉就有15个。在宁远县最偏远的荒塘瑶族乡五龙山村,村干部向我们反映,该村481人当中,因为贫困讨不到老婆的有30 人。据双牌县人大的调查,何家洞乡老屋张家村未婚男青年有12人,其中白菜园组有一名26岁的男青年在广东打工谈了一个贵州籍的女朋友,前年十月份到男方家里来看了一下,回到广东后就不肯再与之处朋友,“一拍两散”拜拜了。塘底乡黄泥山村适龄未婚男青年有23人,五星岭乡朝阳村有16人,麻江乡红水岭村有11人。东安县鹿马桥镇简家岭瑶族村30岁以上的单身汉达44人之多,其中10人为老婆离家出走。零陵区5个散居的少数民族村,共有五保户89人,低保对象303人,因病返贫家庭80户,35岁以上单身汉119人。

  二、 讨不到老婆的后果很严重

  江华县大锡乡明星村进安、香草两个组34户111人,25岁以上的男性未婚青年达31人,近十来年,两个组只有2人讨了老婆。2014年5月,笔者专程到明星村搞调查,步行3个半钟头,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到达这两个组,最大的感觉是人丁不旺且缺少生气,所见到的男子皆神情木讷,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对生活缺少热情和信心。“瑶人老实啊,不给不要,不哭不闹,没吃睡觉”,同行的乡干部几句顺口溜,让我们既感慨万千又无言以对。历史发展到今天,仅仅是因为贫困而讨不到老婆,对于这些原本正常的瑶族汉子,无疑是一种人性的摧残和命运的不公。李克强总理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庄严承诺,决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而在我市民族地区,为数不少的瑶族群众因为生活贫困讨不到老婆,面临自生自灭、无后绝种的命运。经济问题由此转化成为社会问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婚姻家庭承担着传宗接代、教育、医疗和养老的社会功能,也满足了个体的生理需求和情感归属。稳定的婚姻生活作为减压阀,在个体和社会压力之间构筑了一道缓冲带。但对于光棍汉来说,不仅没有这种缓冲,要承担的压力反而更大,同时带来相应的社会震荡。这些年,在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换婚、买卖越南缅甸新娘、性罪错、花癫、精神病、心理变态等,都有增多的迹象。在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最偏远的大桥边村五组,我们专门走访了李天仁。这位瑶族汉子年轻时相貌堂堂,曾经娶妻,就是因为家太穷,加上地处偏远,妻子离家出走,重新嫁人后生活也不如意,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李天仁天天思念她,久而久之,人变魔怔了,事也不能做,今年67岁了,靠吃五保过日子,住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寮棚里,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裤子烂了露出屁股,形同野人。村干部介绍说,除了李天仁,全村45岁以上的老单身公还有11个。道县横岭瑶族乡枇杷山村梁继益,今年57岁,十年前花3千元买了一个越南妇女做老婆(而且是精神病),生下小孩不会讲话、发育不良,吃饭靠亲友接济,穿衣靠别人捐赠,上不了户口,现在8岁了还未上学。近几年在金洞管理区,瑶民买缅甸妇女为妻然后妻子偷偷跑掉的就有好几例。据地处林区中心的江华县第一人民医院报告,近年来江华林区艾滋病携带者呈增长趋势,在该院已筛查确认的病例中,来自最贫困的两岔河乡的携带者占相当大的比例。

  三、 悲壮的突围:“一步到位”

  孟子曰,食色性也。瑶族人民有一句谚语,“一棵草总该有一滴露水滋养”。民族地区那些因为生活贫困讨不到老婆的瑶族汉子,同样渴望得到异性的温存、家庭的温暖。在贫困年复一年的重压之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然没有放弃追求幸福的梦想,更有一少部分勇敢者,冲破世俗的观念,开始了悲壮的突围。在江华县两岔河乡峻山村,村民向我们介绍,该村近几年先后有6位瑶族汉子,通过“一步到位”的方式解决了婚配问题,不再打单身。所谓一步到位,即娶那些上了年纪的丧偶或离婚妇女为妻,上门入赘,直接给别人当阿公(爷爷)。这种情况,我们在江华林区的蔚竹口、水口、、湘江等几个乡镇都有听闻,而且大部分所娶之妻,比男的都要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已无生育能力。

  四、精准扶贫,迎来“迟到的春天”

  2016年春节前夕,天寒地冻,江华瑶族自治县大锡乡明星村高寒山区异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房里却温暖如春,这里正悄然举办着一场简朴、热烈、隆重的婚礼。新郎名叫盘福生,是明星村昔日的38个光棍汉之一。2015年,在市委扶贫工作队和县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盘福生从山上搬下来仅仅1年的时间,就到广东进厂找到一份月收入3000元的稳定工作,还娶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明星村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离江华县城160多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平均海拔达600米,不通公路和电网,从山下的村道走路上山,到最近的一户人家也要半小时;全村7个村民小组135户513人,2013年人平纯收入仅1320元,远远低于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因为贫穷、闭塞,村里的成年男子很难找到对象,全村有38名大龄光棍汉,其中36岁以上有30人。2014年,市委常委舒平将明星村列为重点扶贫村进行扶持,在江华县、市直后盾单位和市委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全年10多次进村入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计,从高寒山区村民搬迁入手,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破题,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近900万元,在山下新建50户安置房,对50户无房户、危房户实施整体搬迁、“拎包入住”;修建黄皮组7.5公里通村公路,兴建村级活动中心,修筑防洪堤、灌溉水渠,疏整河道,架设电网,埋设水管,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灌溉难问题。同时,推进“造血式”扶贫,成立合作社发展苗木和茶叶种植业,带动村民种植苗木100亩、种植茶叶10亩;投产运营竹木加工厂,帮助村内7家木材加工厂实现经营转向;依托“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帮助60名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拎包入住的50户无房户、危房户中,单身汉有19户,他们都告别了家徒四壁的贫困生活,家中摆上了彩电、冰箱、消毒厨柜,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新居周围小桥流水、花红草绿、路阔灯明,一派园林式的新农村景象。2015年,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盘福生等8名明星村大龄青年到县城进行了木工、电子、计算机等培训,并被介绍到广东东莞等地进厂务工。盘福生说,他现在在一家家具厂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同村其他的同伴工资跟他差不多。比盘福生稍大的刘传锦等6人也在广东务工中认识了邻近乡镇的姑娘,并计划到女方家中落户。年近50岁的单身汉盘成伟在明星村委会创办的竹木加工厂里做事,有了稳定的收入,也开始计划寻找他的人生另一半。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要想解决“娶妻难”,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脱贫,在脱贫的同时实现“脱单”。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单”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