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税源建设的思考
税源关系财政收入。加强税源建设,对于建设公共财政、促进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税源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总量少、结构单一、后劲不足的问题。如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税源,从内涵和外延看,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承接项目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承接项目,引进增量资本,是外延式培植税源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特别是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受劳动力、环境承载能力、土地等因素制约,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提速。2011年10月,国家正式批准包括衡阳、郴州、永州的湘南三市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中部地区永州,毗邻两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已成为许多产业资本转移首选。如何在产业大承接中实现大发展,需要科学发展理念先行。一方面,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资本。发展目的是让群众共享成果,不断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工业化推进、环境污染加剧的当前,生态安全、健康消费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关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健康保证,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物质基础。经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权威认定,永州蓝山是湘江之源。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永州最大的后发优势之一,这将为推进后发赶超发展注入得天独厚的活力。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治理和恢复代价高昂。由于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和不可逆性,污染容易治理难。有资料显示,云南滇池污染从1993年起治理至今,已投入近300亿元,但没有实际性效果,水质仍为国家劣五类以下。今年昆明市将投入128亿元治理滇池污染,占财政支出的30%,据预测,后期治理需要千亿费用,滇池治污已成为昆明市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和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清楚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代价高昂,后患无穷。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总体平稳,但在发展进程中,也承受了巨大压力,如果不加珍惜,恣意破坏,不仅会失去后发赶超的“王牌”,也将积累成具有破坏力的生态危机。因此,在产业承接转移中,要始终坚持环境评估、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不动摇,宁愿发展慢点,也要守住生态底线,坚决拒绝高污染项目。
2、依托资源与提升附加值相结合。资源是创造财富、实现税收的物质条件。但如果仅仅靠出售初级产品或自然资源,说到底是粗放低效或者说不可持续掠夺式发展。依托资源提升附加值,培育支柱产业,是内涵式培植税源的途径。一是以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对于矿产资源深加工,要通过先进科技和提炼工艺,使产品能直接、多元、高端化运用,这是形成大效益的保证。如稀土资源的粗加工产品与高纯度氧化物金属价值相差几十倍甚至百倍,与稀土磁性材料相差更大。深加工矿产资源还可以大大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对环境污染。全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取缔无序无证开采,要引进提炼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深加工增值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农副产品和药材深加工,要以提取、配方技术延伸消费功效,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如坚持“按做药的标准生产保健酒”中国劲酒2012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税金10亿元,作为同样是保健酒的永州柳宗元牌异蛇酒,要深入挖掘蛇毒功效,提升蛇酒保健、药用价值,将其做成我市的支柱产业。二是以品牌提升附加值。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影响力持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市生产健康绿色产品提供了天然条件,在品质基础上,还要创立叫得响的品牌,以品牌带动产品,实现品牌与产业融合。如祁阳“银光”牌大米深受广东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三是以历史文化提升附加值。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要充分利用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永州文化旅游,将山水旅游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赋予旅游更多文化元素,提升品位和价值。
3、依法征管与纳税服务相结合。相对于非税收入,税收具有法律强制性。依法征管与纳税服务并重,有助于建立良性征纳关系,推进税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一是加强宣传。运用通讯网络、报纸电视等现代传媒,面向全社会、纳税户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法律政策的宣传,要将日常宣传与税收征管,税务执法结合起来,增强全社会纳税意识,树立纳税光荣、逃税可耻的思想。二是加强薄弱环节税收征管。要推进纳税户经营活动的发票普及工作,将税源纳入税控范围。加强房地产有关税收征管研究,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加强纳税服务大厅建设。纳税服务大厅是窗口单位,树立服务纳税人至上的思想,要文明、高效办理税务事项,提高纳税人满意度。要加强纳税服务大厅硬件建设,满足基本的办理需要。四是加强企业扶持。企业是税源之本。对于科技型企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加强重点扶持,克服预缴税款、收过头税,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宣传本地企业产品,鼓励本地人消费本地产品,以消费扩大支持企业生产,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