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真情暖人心
----记永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祁阳县民政局局长唐双喜
朱金权、何建红
唐双喜,湖南祁阳县民政局局长,永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自2007年2月调任民政局任局长以来,他带领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四深入”“两结对”开展工作,重点突出“三思三争三创三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仅2011年,祁阳县民政局就有危房改造、救助规范化管理、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慈善、地名区划、福利彩票六个单项工作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民政局连续两年囊括全县颁发的所有集体大奖项。他本人也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今年9月,祁阳县还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
跑项争资促发展
要做好社会福利工作,解决项目和资金问题是关键,为此,他四处奔走,争取省市领导支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为祁阳百姓争取项目和资金。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民政资金一年一个新台阶,2012年民政总资金达到2亿元。全县民政争资项目也迅速扩张,新增的项目有:孤儿生活费补助、救助站改造工程建设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烈士陵园建设资金,特别是后三项补助,都是列入全省试点县才能争取到的资金。两年来,县局共资助3800户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每户分别补助资金1万元和5000元;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筹集慈善款240余万元,用于解困民生,资助困难学生150名;2011年,福利彩票突破3000万元大关,蝉联全省“十强县”。几年来,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目前,全县在册城市低保对象1.7万人,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240元/月;全县在册农村低保对象4.3万人,占全县总农业人口的5%,月人均补差水平已达到106元/月;去年实施大病医疗救助2220人,支出救助金335万元。全县共供养五保对象9000人,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目前的2000元/年,发放时间也从以前的“一年一发放”,改为现在的“一季一发放”。两年来,他们改扩新建乡镇敬老院5所,改扩新建五保之家9所,到目前为止,全县基本上达到了每个镇有一所敬老院。长期以来,我县没有上档次的福利设施,如何提前做好“白发浪潮”到来的准备,构筑“亮点”,打造养老服务领域的“航空母舰”,造福老年人,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成为他担任民政局长以来的竭力追求,他团结局里一班人树立“聚小钱办大事”的思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采取“自己出一点、上级拨一点、招商引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谋划县福利中心建设,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总投资3600多万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福利中心全面竣工,不但成为了陶铸广场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亮化了县城,而且因面积最宽、容人最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施最完善成为了全省县级福利机构的“领航标”,受到了省民政厅领导的称赞。
呕心沥血勤服务
随着民政业务范围的扩大,民政局的信访压力也在增加,来局上访的人员很多。有复员军人、退伍军人、有流浪乞讨人员、有残疾人、有低保户、有五保户、有受灾户……他们中有的人没有政策规定但是通过上访要闹待遇,有的人享受到了实惠还想通过上访闹更大的实惠,不一而足。作为民政局长,他上班时办公室里有人闹访、上下班的路上有人缠访、家门口边还有人等访。为了化解这些矛盾,他一方面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另一方面在局里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置办了全套办公设施,启动了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走访制度、约访制度。对来信、来电、来访人员逐一登记,对反映的信息都作出妥善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以满意答复。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局里的工作人员,认真接待每一个来访人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2007年4月,他出任民政局长不久,有一天他的办公室突然被打破宁静,撞进一个人,来人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出言不逊,乱吼一气。我耐心听着他发牢骚,原来是特困优抚对象彭某,因医药费多次上访,他经调查并与有关部门协调,一连去了3趟彭家,终于把问题解决了。老彭握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我多年的事你一次就给我解决了,你真是党的好干部。”这些年来经他帮助过的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数不胜数。但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有不理解的,有的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他都能以礼相待,耐心解释,使他们改变依赖懒惰观念,理解民政济困不养懒的宗旨。近几年来,他通过“多下访减少上访、多关心减少难点、多调查杜绝敷衍”工作方法,民政信访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几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祁阳县地处山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每次灾害发生后,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008年元月至2月初,该县遭受了自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9.78亿元。这次冰冻雨雪灾害袭击了全县所有乡镇,范围之广、破坏之大、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他带领局班子人员以民政人特有的敏感和责任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工作班子,分赴救灾现场。为了畅通国道、省道,他带领人员在衡枣高速公路、G322线和县城设立临时救助点,对滞留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累计发放御寒棉衣116件、方便食品1286袋、矿泉水1590瓶。为及时安顿滞留人员生活,他没地方住就住在车里,冷了就出去走走,饿了就吃几口饼干,一连几天没有脱衣服,从救灾现场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到省里协调救灾资金。由于经常奔波于灾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中,爱人上班也比较劳累,无人照顾孩子学习,爱人经常埋怨他,家对于他来说就成了旅店、食堂,他只有劝慰爱人和孩子“谁让我是民政局长呢”。今年2月,为了局里的工作,他放弃了对病床上母亲的照顾和安慰,母亲临终前喊着他的名字,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在家中他是老大,对母亲来说他没有尽孝,留给他的是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没有尽责的遗憾。几年来,他没有公休和节假日,越是年节越是忙碌,慰问五保户、革命烈士家属、驻军官兵,就是到了春节大年三十,别人都回家过年了,他都还在医院慰问住院病人,当团年的鞭炮声隆隆响起时,他才告辞最后一个病人,拖着疲劳的双腿匆匆往家赶。
履职尽责担道义
唐双喜同志担任局长后,对民政系统进行作风整顿,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先后制定了《八不准》、《行为规范》等制度,规范全系统职工行为,使全体职工在制度下工作。他注重优化民政的发展环境,民政系统保持了政令畅通的浩然正气和生龙活虎的昂扬锐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永晟观福园生态陵园是民政局的招商项目,自开展运营以来,为祁阳的殡葬改革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经常都要深入到陵园,与老板、职工拉家常,现场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协调与周边的关系,帮助搭起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桥梁,为陵园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在他的影响下,观福园坚定了壮大发展的信心,三年来又投资600万元兴建了青云寺,添置了路灯,扩建了休息室,绿化、美化、亮化了陵区,辛振钦老板激动地说:“我到祁阳来得对、现在留得住、将来扎得根,我的事业会更加兴旺发达”。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机关工作效率提高了,如今,局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身正为范,不令而行,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不多占一分钱,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大型建筑和维修项目,从不介绍工程队,坚持集体招标,审核资质,把关验收项目,没拿过一分回扣,做到了公正无私。随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他着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的积极努力下,制定了《祁阳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规范管理实施方案》,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杜绝了优亲厚友现象,使真正生活贫困的人纳入低保。完善了一户一档,低保实行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在祁阳县实现了“人人无饥饿”目标。为了让真正贫困的人得到低保,让低保金丝毫不差地发放到低保户手中,我有布置,也有检查。平时下乡,随时抽查低保户,已成为他的工作习惯。2011年11月,他把民政局的干部职工分成6个组,下到低保户的家中,逐户进行抽查,在没有通知当地干部的情况下,按照低保档案上的地址,直接入户了解情况,同时核对基层上报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当他来到肖家村镇九泥村时,当时天空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难行,贫困户家的周围没有像样的路,他们顶着雨,踏着稀泥,一户一户地查对。从早到晚,从一户到另一户,不停脚地一连跑了几天,当调查完最后一户,发现无一差错时,我的心才歇了一口气。
心牵群众冷暧,情系百姓疾苦。作为县民政局局长、人大代表,唐双喜同志把为民解困当作自己的第一责任。今年,龚家坪镇三星村和县城王府坪社区是民政局的联系村(社),4月份,他带领全体班子人员到联系村(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民情调查,广泛收集了社情民意、进一步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对联系村(社)的建设项目进行了重点帮扶,现场解决具体困难。所有局班子人员和其他干部与47名困难群众进行了“一天资助1元、一月走访1次、一年办1件实事、春节慰问1次”的结对帮扶,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主动与王府坪社区新街第五组残疾人谢春燕结成帮扶对子,坚持每月走访一次,先后送去慰问金600元,解决生活临时救助2000元,并与其促膝谈心,帮助其重树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