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视察 > 正文

对永州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17 15:19:32 作者: 编辑:redcloud 阅读更多

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喜与忧
------对永州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通讯员 李友生 严俊)最近,我们深入到永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和部分县区,对永州市农村信用联社近年来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该社在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三农”提供了优质服务。但是,由于贷款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信用环境不太理想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一、基本情况
  该社下辖11个县(区)联社,335个营业网点;有正式在职员工2664人。截止2008年5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18.0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24.77%,各项存款比年初净增16.57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净增额的39.3%,各项存款余额和净增额均列全市金融机构前茅;各项贷款余额73.7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32.11%,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5.57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净增额的38.49%,各项贷款余额和净增额均列全市金融机构之首,其中,农业贷款余额56.53亿元,占该社各项贷款余额的80.36%,占全市农村贷款的96.58%,几乎全部承担了全市信贷支农任务。今年前5个月已累放各项支农贷款11.62亿元,净投放4.85亿元,占全年贷款净投放计划的50.5%,近三年支农贷款平均增幅达16.3%。

  二、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该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培植储源,增强服务“三农”后劲。为壮大支农资金实力,该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组织资金力度,促进各项存款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并强化竞争意识,拓宽存款思路,树立“放水养鱼”、培植储源理念,积极发展黄金客户,尤其是近年来利用综合业务结算网络上线平台,加强优质服务,通过发行“福祥卡”和开办农民工银行卡等特色业务,广泛吸收在外务工人员和做生意、经商等人员到信用社开户存款。全市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有了新的突破。2008年1-5月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幅达16.33%,有效地壮大了支农资金实力。

  (二)创新思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该社始终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思路,全力支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多予”,积极扩大“三农”贷款总量。确保新增“三农”贷款的比例达70%以上。不断扩大贷款的覆盖面,充分满足农民合理的资金需求,力争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满足率达95%以上。截止2008年5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已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级593060户,占有需求农户的89%,评定信用村104个,信用乡镇5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8.58亿元。为满足种养农户的资金需求,该社通过扩大评级面,提高授信额,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辖内江华、双牌、新田县等联社根据本地实际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最高信用额由原来的1万元扩大到3万元,满足了信贷需求较大的农户,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带来的实惠。二是“少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用于“三农”的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了适当控制利率上浮幅度的办法,尽可能给农户优惠,做到让利于农,反哺于农。据不完全统计,该社仅利率优惠一项每年让利于农在2200万元以上。三是“放活”,灵活放贷,方便农民贷款。全市农村信用社的每个网点灵活确定“三农”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尽量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客户的贷款需求,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对信誉良好,无拖欠贷款记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办法,农民持贷款证和身份证就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手续,方便农户借款;并且,各基层信用社改变“等客上门”的做法,积极开展走村串户、“送贷上门”等“背包银行”服务活动,使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拓宽渠道,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该社近年来在优先支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种养加工信贷需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信贷结构,拓展信贷渠道,进一步延伸提高了信贷支农的范围和层次。一是支持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和名牌农产品基地。如零陵区联社依托“柳文化”背景,做大做强异蛇产业,近三年累计投放贷款5360万元,重点支持农户发展异蛇养殖和异蛇酒等蛇产品加工,年上缴国家利税1000余万元;江永县联社大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近三年共支持7250户农民发展“香芋、香柚、香姜”,帮助农民年人平增收780元。二是支持开展订单农业,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效益。采取“公司担保、联合共管、分环节放贷”的方式,大力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永州市著名民营企业熙可罐头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零陵区邮亭墟镇建立原料基地,当地信用社贷款160余万元支持农民种植优质柑橘3000多亩,效益已开始显现。

  (四)突出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发展。该社现有小企业客户2464户,小企业贷款余额1.42亿元。近年来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2.64亿元,与63家小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累计签约授信金额3.67亿元,2008年参加市政府组织的银企洽谈会,又与19家小企业签约,签约资金3.46亿元。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从事国家或省、市级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力较强的大型涉农加工企业,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配置能力。根据农村区域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支持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发展。重点支持了一批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项目。2007年冷水滩联社共发放种养、加工企业及专业户贷款金额达1.79亿元;江华县联社近五年来累放小企业贷款1.90亿元,重点支持了小水电、种养、加工等20多个类别的300多个项目,共创产值3.2亿元,获利税0.43亿元;2007年以来,道县联社新支持248家小企业稳健发展,仅向全县53家针织厂发放贷款达325万元,解决就业人员近2000人;双牌县联社贷款20万元支持的双牌县猕猴桃酒业有限公司,从事猕猴桃鲜果深加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扩大成年产果酒420吨、年纯利80余万元的骨干企业。

  (五)全力以赴,支持灾后重建。我市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今年元月份和6月中上旬,我市分别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冰冻灾害造成全市基础设施损失15.56亿元,农业生产损失56.96亿元,全市农作物受灾面面积268.4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1.7%,绝收面积129.68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4.26%。6月中上旬的洪涝灾害受灾程度之重、灾害损失之大更是历年少有。全市受灾人口196.5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特别是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这次洪灾正值早稻孕穗期和烤烟开烤期,农作物损失特别严重,受灾107440公顷,绝收面积11617公顷,毁坏耕地面积1176公顷,畜牧水产直接损失巨大。全市农业经济损失10.38亿元。另外,农业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全市部分水库、堤防、灌溉设施、小水电站遭到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面对灾情,该社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责无旁贷地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支持农民开展救灾补损工作。一是逐一走访贷款户,密切关注贷款户的受灾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积极筹措救灾资金,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增加服务窗口,对机构、网点、人员进行全面合理安排和调配,保证信贷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原有贷款按期偿还有困难的贷款户,准予展期或者重新确定期限。二是请求人民银行批准将信贷投放进度(按季比例)由3:3:2:2调整为:4:4:1:1,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和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需求。三是建立信贷“绿色通道”,设立“抗灾信贷专柜”,及时发放救灾贷款,帮助贷款户恢复生产,并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截至2008年6月20日,该社已累计发放恢复生产和救灾补损贷款1.53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支农贷款供求矛盾因受国家政策影响难以解决。永州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信贷资金需求量大,加之今年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使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作物受损严重,更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和救灾补损投入尚有5亿元的资金缺口。然而,今年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了信贷规模。目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资金富余,除前5个月已净投放贷款5.57亿元之外,仍有可用资金26.89亿元,但是,人民银行依据调控的要求核定该社08年信贷净投放计划仅为9亿元,从而出现了全市农村信用社无信贷投放规模,而“三农”又急需资金的尬尴局面。

  2、信用环境较差成为信贷投放的一大障碍。据调查,一是有部分农户将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当作政府的扶贫款拒不偿还,甚至有的村干部还带头恶意不归还贷款,导致整个村组的贷款无法落实;二是部分小企业在改制中也存在“母体裂变”、“债务重组”恶意悬空信用社的债权。如宁远县疑峰水泥厂改制后原股东抽走股本金,拒不归还信用社贷款达293.6万元。由于信用环境的影响,造成全市农村信用社大量贷款沉淀,形成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投放贷款的积极性。

  3、担保形式单一是影响社企互利的一大瓶颈。小企业难贷款和信用社放贷难是近年出现的新特点。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加大了资金组织力度,存款总量不断增长,一些信用社在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仍有富余资金,因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与居民存款利率倒挂影响经营效益,农村信用社有钱贷不出而苦于找资金出路;另一方面尽管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生产或技改需要大量资金,但因不能提供信用社认可的抵押物或抵押物价值不足,而无法与信用社“联姻”。

  四、几点对策
  1、适度增加灾区信贷规模,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永州市要从农业大市成为农业强市,必须要进一步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同时,在今年连续两次遭遇重灾下,要搞好灾后重建,除了依靠政策、科技外,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针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灾后重建需要和当地农村信用社实际,建议上级金融监管部门适度增加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规模,以缓解当前农村信贷供求矛盾。

  2、强化信用环境建设,营造宽松的信贷环境。除农村信用社自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外,各级各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将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贷款作为整顿信用环境的突破口,对悬、逃、废、赖贷款的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采取经济和组织措施,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法院应彻底消除“重审轻执”的现象,提高贷款诉讼案的执结率,依法维护农村信用社的正当权益,以保护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3、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创新适合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产品,不断适应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对效益、潜力和信用较高的小企业,在能够提供足额有效担保的前提下,可对其实行“综合授信”,使其在确定的融资额度内能够随时获得所需的贷款。要积极开展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等低风险质押贷款;根据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偿贷款,通过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使小企业的还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在利用房产、土地、有价证券作抵押的基础上,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企业采用无形资产、股权、承包合同、商业汇票、应收帐款、在建工程、人工林地等多种抵押方式,或以项目本身作抵押,解决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要拓宽担保渠道,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核心股东、主要经营责任人提供的以其个人财产或权利为抵押的担保,开办联保协议贷款业务,采取“大企业保小企业、信用等级高企业保信用次级企业、多个企业保一个企业”等多种形式的联保方式,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热点排行